Board logo

标题: [原创]梦里江南,梦里水乡 [打印本页]

作者: 小貂    时间: 2004-6-27 13:56     标题: [原创]梦里江南,梦里水乡

[flash=480,360]http://photo.cnool.net/flash/flash/2003-05-20-102635.swf[/flash]

在去学校的一条街上有个叫“江南茗茶”的招牌,广告做的很大,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每次做车路过的时候,我总会选择靠车窗的位置,有意无意地瞥向它。单单是江南两个字,在我,也能描绘出一个很美的梦了。

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去过山东,那里是比较临近江浙一带的省份,但已经完全没有南方的影子。对于没能走近江南,无计走进江南的我来说,却有着莫名的江南情结:江南无日不入梦,而梦中之江南,实未尝一日别余也。江南太近,竟日绕在心头眼帘,拂之不去;江南太远,遥不可及。想她的思绪渐渐在溪流中沉淀,成为了扰人心志的绝色诱惑,成为了一种无解的相思,每每浮出,化作了淡淡的惆怅。

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景致?也许更多的是来源于书卷中逸出的各式诗词,在古人诗风词韵里一路寻去,风姿绰约的江南便款款浮出;也许来源于影音视觉冲击下的那些小桥流水,是雨巷里那撑着油纸伞丁香花一般的姑娘吗?还是秦淮两岸香拥翠绕的歌舞升平?也许它是潇湘夜雨中驿路边的窃窃私语,是隐隐青山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是杏花疏影里合着柳浪莺鸣的琴萧声。

还有谁会轻舞罗扇扑落蝶,黯然伤怀于秋云长天间的舴艋小舟?那小桥下的碧波悠悠流过,千百年来都未曾改变,而每座桥儿又留下多少故事发生湮灭在其中。青石板路,回荡着忽轻忽重的足音,石拱桥上定格着才子佳人的邂逅分离。乌镇周庄,柳前黛瓦,班驳的石墙总是离不开水的滋润。正所谓“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旧江南,风景曾谙。老上海,海上花开。就好象那里总有道不完的故事,仿佛我们在那个年代有挥之不去的依恋和好奇,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去探索寻觅,古风旧雨,音乐缓起,衣裙摇曳,一出戏就可以这样登场。

一直不太喜欢才子佳人的故事,在佳人的衬托下才子的表现总是那么过于懦弱,男儿还是北方的大气更适合些,但女子,水乡养育出的则是清水出芙蓉的浑然天成。而在看了些武侠之后,便对江南佳丽念念不忘,偷偷想象杨柳下白衣下的江南,朦胧中似乎看见悄生生的蓉儿在桃花群中折枝冲我嫣然而笑,听着那首《湘女多情》的小曲被一口吴侬软语的阿碧在低诉的旋律中流泄而出,持桨荡舟而过中目光里全是温存的笑意:万缕垂杨,柳浪莺鸣,绿野上蝴蝶诉情,盛放红菱,吐艳水上……那些绝世的容颜就这样消失又重生在梦幻般的江南里。是人物成就了风景?还是风景造就了人物?也许是物我两相欢,物我两相忘吧

有时候我甚至嫉妒江南的美,怨起老天的不公来,无论自然还是人文都似乎给了江南太多。几千年来的历史,数代古都的熏陶,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早就让那里的沉淀起很深的文化底蕴,不言自美,而我所在的北方城市,只不过才有短短两百年的建城历史。都说男人喜山,女人好水。前不久去松花江游玩,似乎有点体会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那处哺育了黑土地的山水给人带来的一种豪气落落大方的气质,全然不像江南的水轻柔的让人不忍大声喧哗,怕惊扰她幽雅的心境。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景致的,只可惜太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最难过的怕是生活在此处,风景却在别处的悲哀。

后来无意中看到友人的一句话——江南只是个随时都会破灭的梦! 于是突然惊醒,开始害怕起来,果真找到那处风景时,是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然而何人心里不曾有梦,哪处梦里又不曾落花。也许不待回味明白,已是树老枝残,有花难开。惟有一种情愫,却常在心头徘徊,挥之难去。惟余一点自慰吧,有梦毕竟盛过无梦,即是花开,也是花落。

那么只在今夜的枕畔轻问:春天的黄昏,能否带我到梦中的水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7 16:58:21编辑过]


作者: 小貂    时间: 2004-6-27 14:12

刚刚看了忆痕贴图的帖子,又勾起了些许的江南情结,也许是受小时看的那些武侠剧的影响,在金庸的笔下,江南的美女太多,太美了。而印象中的江南总是离不开小桥流水的样子。狭窄的河道,傍河而筑的古旧民居,埠头浣洗的女人,炊烟袅袅的乌蘕船……无不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与慰籍。真真的是得不到的东西最好了。

江南的位置 一般而言比较典型的应该是苏南和浙北吧 理论上上海也是....那么说来心爱里翁迷这里的人该不少吧,不知道现在的江南是否如初了?

一个网友说她前段时间去乌镇了,拍了些照片。 友人说现在的江南除了依然河网密布外,古诗词里的意境怕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悠悠古运河河畔错落的典型的江南民居 蒙蒙细雨中在滑滑的青泥路上走上半里更多只存在想象中的浪漫罢了。

偶可爱的水乡啊,成人乡了:( 看来还真不能在节假日去了。。

对比江南,北国的冬天,看上去是另一种味道的美了。贴点雪希望能在夏日里带来点清凉吧,看北方的雪其实还是得到野外,离城市很远的地方.在城市里恐怕只能看一上午的雪景,待得久了,就成了黑雪.而当你在野外超过20分钟,就能体会什么叫彻骨的寒了……

其实还是一个朋友说的好:“在寝室,一杯茶,一本书便能成为我的江南.户外,阳光灿烂,踢球,奔跑,那也就是我的塞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7 17:13:50编辑过]


作者: joanna506    时间: 2004-6-27 15:46

对江南的美好印象不得不归功于武侠小说了,尤其是刚接触小说的时候,那笔下的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真是认人迷醉。

社区的才女越发的多了,好现象!!

[em22][em22][em22][em22]
作者: 小貂    时间: 2004-6-27 16:53

因为偶们的翁翁本来就很有才啊,所以她的饭丝也不能落后嘛。

“如果你去过江南,会想起那些燕子,那些杨柳和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金庸50年代的一篇散文中就是酱紫写的。

金庸本身是浙江海宁人嘛,他笔下的江南如诗如画,令人向往。。


作者: 烟轻晓寒    时间: 2004-6-27 23:36

吴侬软语说《湘女多情》有点错位,三湘大地在古时属于楚地。

记得一次和网友对诗,她给我出的题目本是两句,如今我却只记得一句:楚江微雨里······第二句怎么也记不得了,我自己对的倒还记得:青川山嶂中,秦王皇制始。

其实这和形容古代美女道理一样,越女、吴娃、秦娥(此读作cin比读作qin更有味道),是错不得的,否则大失其味。

呵呵,仅属个人意见。:)

[em09][em1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8 0:53:21编辑过]


作者: 烟轻晓寒    时间: 2004-6-27 23:55

还有,我在南京四年,却也不觉得秦淮河如何如何——夫子庙秦淮小吃自然是爱的——倒是对珠江路情有独钟,因为和同学自制土音箱和土功放,要买不少元器件。

不过从我毕业以后,秦淮河疏浚修缮了三次,雕花游船也出来了,前年有幸回去了一次,夜景确实好了很多,明年同学毕业十周年聚会,想再去看看,应该更上一层楼了罢。

周庄我却不喜沈万山,同里的小桥流水,似乎也没有徽州来得厚重,乌镇还没见识过,不久后去宁波出差,想去看看,但愿能给我一份惊喜。

我比较属意的却是扬州,因为瘦西湖的沉静和不张扬,二十四桥的凄美,半山亭的文心,扬州八怪的怪。只是扬州好像在江北。西湖去过三次,雨中的一次,但是在我的感觉里,西湖烟柳,其实是比不过瘦西湖烟柳的。那次我路过,不凑巧还是冬天,幸运的是,瘦西湖的柳冬天也是绿的,更幸的是,那天下着蒙蒙细雨,路边买把小伞,看一湾烟水围绕着半山亭,不由就想起郑板桥的瘦竹,倒是和瘦西湖的瘦相得益彰。只是,如果我来的时候是春天,游人如织的时候,还会有些许感悟么?其实扬州八怪,性格都是有些奇崛的,大概是得了瘦西湖瘦的精髓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8 0:44:44编辑过]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7 23:56

嘻嘻,湘女多情说的是我们湖南妹子啦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09:17

很多人,比如piaopiao,说江南风光,只能在心里的。也许吧,每个文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南,那是一个美到极致的梦。也许等到亲见的时候,会因为天气,因为同游的人而多少又太多的失望。于是回转身,却说现实的江南不过如此。

果真的如此吗?

江南,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地理概念,也就是你说的“苏南和浙北”。上海在明朝的时候还是一个小渔村,因为地理的因素逐渐成为通商之处,所以上海的江南情调是不浓的。到了民国,十里洋场,酒绿灯红,更是代表着最上层最奢靡的生活,没有江南一向以来的底蕴。

你贴的那些图,很多都是我从小司空见惯了的。格子雕花的陈旧木窗,燕子在春天飞来,就在屋子上方的椽子上做窝,每每到了天黑时分,关窗的时候还要留意一下燕子有没有回来。若还没有,就用木棒半支着窗户,等它们回来。洗碗洗菜,都沿着河岸走下来,主妇们隔着一条河流,有时候还会互相打个招呼,聊几句家常。洗衣服更是到河边去洗,捣衣的木杵在石阶上拍拍的响。水上常常有船经过,然后水就一漾一漾的,动个不止。临水的一排人家,有时候直接从窗户里放了水桶捣河里提水上来。小孩子照例是不能沿着石阶去亲近水的,怕不小心掉下河。但是到了夏天,却能被准许去河里游泳。

江南一带多廊棚,下面可以走人的,上面却是人家。最有特色的是西塘的千米廊棚。潮湿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梅雨季节。到了三伏天里,往往要把箱子底的衣服翻晒一遍,免得霉烂了。夏天黄昏,便撑个竹榻在弄堂里,享受着清风,视野内,小河安静地流。听着爷爷的故事,看着天空的星星,沉沉睡去。

吃的是很清淡的,行的也是很安然的。安静温文,这是江南的小镇的特色,我从小生长的地方。

如果你能收得到上海卫视,那么会看到它的电视台的形象广告,一支橹,一叶舟,穿过桥洞,缓缓前行。那可能是周庄吧。典型的水乡小镇。

然而浙江卫视的形象广告,则是山水性灵的体现,一样的诗意,却诗意在山水之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从明朝开始多有退隐的达官居住,故园林之景国内堪称翘楚。然杭州则在山水间的风光,匆匆掠过,岂能明了其间的灵气?西湖是小家碧玉的美,西湖的柳,春天绿的最早,冬天凋的最迟。然惊觉到了柳树都已经枯了的时候,枝头恰恰正酝酿着星星点点的绿意。西湖是开阔的,明艳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艳得让人都不敢正视。可是车过九里松,连绵青山压过来,深深的绿,隐秀的绿,东南第一名刹的灵隐寺便隐在北高峰和飞来峰之间的山谷里。更有虎跑清冽的泉水、玉皇山高天流云,山里山外,两样人间。

七岁那年去南京,到了之后才发现饮食是如此的不习惯;去年去南京,夜住秦淮河畔。多少六朝金粉,哪里去找寻。笑说还是看看夜西湖吧,站在断桥上,微微亮着的保俶塔在高处俯瞰人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8 13:01:53编辑过]


作者: piaopiao    时间: 2004-6-28 09:31

我比较喜欢第二张照片,构图比较不错,但好像处理过了。。。。。。

江南这地方的确会给人很多灵感,不然也不会人才辈出了。。。。。。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2:03     标题: [原创]梦里江南,梦里水乡

痕痕这文笔。。。

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呜呜呜,好自卑啊[em19][em19][em19][em19][em19]


作者: 迷途书童    时间: 2004-6-28 12:44

我也自卑。作为江北人,对只一江之隔的江南的富庶和风景是很羡慕的。虽然我的祖籍在算是江南的无锡,但现在的老家,原来是江洋大盗的流放地,因此方言晦涩难懂,民风偏于粗野,出来的人(譬如我),更善于去做些煮鹤焚琴的勾当。同样是紧靠长江,小貂贴的照片我老家也能找出一些痕迹,但远没有那样的规模。

不过还是更喜爱北方的山河。在苏格兰高地空旷的原野上,看到那些面对大西洋的墓碑,唯一的想头就是:如果能埋在这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13:02

以下是引用terrycf在2004-6-28 12:03:05的发言:

痕痕这文笔。。。

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呜呜呜,好自卑啊[em19][em19][em19][em19][em19]

说错了吧?应该是小貂吧?你看你这么一说,迷律马上跳出来损人了!

[em15][em15][em15][em15]
作者: piaopiao    时间: 2004-6-28 13:26

其实到哪里都一样,如果是那种没被开发的会好一点。记得以前和同学去一个很烂的鬼地方玩,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还比不上市内的一些公园,他们却说很好玩,我怎么也想不通。虽然知道出去旅游好不好玩要看人,但景色至少也是一个必要因素啊。

原来每个人看事物差异还真的很大,但有的时候却又会异口同声的说意见一致。可能是由于以前的文人对江南的景色描述太好的缘故吧,再加上时代变迁导致景色的变化,所以才会令大家失望。还有就是不同职业的人去江南由于偏好不同,所以感觉也会大相径庭的。有些人比较喜欢景色的局部,所以用文字描述的时候必然会仔细或夸张一点,而有的是偏好于看全景的。看美景也要天时、地利、人和。。。。。。你站的角度不一样,景色当然也不一样咯。当然还得加上你看美景的心情。。。对苏州园林那种人工化的东西我不是很喜欢的,但是由于它在设计上比较讲究,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在构成上的确是很漂亮的,每一个地方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作者: 小貂    时间: 2004-6-28 13:44

以下是引用yihen在2004-6-28 13:02:30的发言: >

说错了吧?应该是小貂吧?你看你这么一说,迷律马上跳出来损人了!

[em15][em15][em15][em15]

原来yihen就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啊,看你的文笔真让人觉得身邻其境一样。仿佛现在就已置身在水乡的温柔中了……江南的菜系应该是偏淡的,这点北方人估计是不习惯。不过有机会我一定会去那的。

经常能在电视上看见过周庄,乌镇,南寻的介绍。其实看风景是要有心境的,走马观花随着人流逛,那样只有累人,失望是肯定的。最理想的是找个人不多的日子。在细雨蒙蒙的午后。静静地走在青石板路,体味着江南数千年留下来的文化底蕴……

不过太美的风景看多了也是累赘,人不就是这样喜新厌旧吗。。呵呵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13:48

我也比较偏爱自然山水风光,不太喜欢人文雕琢过多。不过苏州园林当时设计的精巧,你若深入了解,就会知道也是不俗的了。光一块装饰的太湖石,也要看摆放的位置,石头本身更要兼具“瘦、皱、漏、透”的特色,才能入方家之眼。至于园林的布局、建筑,如何隐、显结合,曲径通幽到花木扶疏,学问可不是一般人能领会之深了。去过拙政园和狮子林,果然的布局精妙。迂回曲折后,便是柳暗花明。想也想不到的风光。

至于旅游景点,乌镇之流就不用说了。单纯的为旅游景点而开发,早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作者: 小貂    时间: 2004-6-28 13:58

现在还有景色几处是没被人开发的呢,越来越少了。很难想象九寨沟的天然奇观要是变成人山人海的话会有多么悲哀!

高考结束后随父母走过一些地方,暑假啊所到之处真是看人啊,很多景点因为天气及各方面的原因看的时候,真是不过如此的感觉。只有后来翻照片回忆的感觉还好。呵呵


作者: 迷途书童    时间: 2004-6-28 14:33

以下是引用yihen在2004-6-28 13:02:30的发言: >

说错了吧?应该是小貂吧?你看你这么一说,迷律马上跳出来损人了!

[em15][em15][em15][em15]

我哪里有损人了?字字真心。江南六个古镇我都去过,周庄、同里、lu直、西塘、乌镇、南浔,结果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景色还好,就是人乌殃乌殃的。江南细雨古巷的画面,看来只能存在于我们童年的记忆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8 14:35:47编辑过]


作者: piaopiao    时间: 2004-6-28 14:47

何解“人乌殃乌殃的”???
作者: 回到八五    时间: 2004-6-28 14:52

以下是引用piaopiao在2004-6-28 14:47:09的发言: 何解“人乌殃乌殃的”???

就是说人比较黑,难道都是非洲黑人?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5:45

以下是引用迷途书童在2004-6-28 12:44:23的发言:

更善于去做些煮鹤焚琴的勾当。

煮鹤焚琴?是成语吗?我都没听过

呜呜呜呜,更自卑了!!!

PP有时候真让我奇怪,不知道“哈喇子”为何物,“乌秧乌秧”也听不懂?


作者: piaopiao    时间: 2004-6-28 17:01

淘YT居然不知道常见的“煮鹤焚琴”,我。。。是不是学了英文忘了中文啊?估计对“煮鸭焚毛”就比较清楚了。。。

[em34][em34][em34] 我又不是那个地儿方儿的人儿,怎么知道这些冬冬啊?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17:08

以下是引用迷途书童在2004-6-28 14:33:40的发言:

江南六个古镇我都去过,周庄、同里、lu直、西塘、乌镇、南浔,结果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景色还好,就是人乌殃乌殃的。江南细雨古巷的画面,看来只能存在于我们童年的记忆里了。

关于江南六古镇没有自己的特色,去年看过一篇类似的报道,因为太雷同了而没有如何从相似的黑瓦白墙间脱颖而出的闪光点,造成江南古镇大同小不异,游客去了一个地方自然没有兴致再去了。

说白了,都是地方政府为了搞活经济做的事情。乌镇的古镇特色是保留比较好的,可是为了发展旅游,特地新造了很多仿古的建筑,把一块区域专门辟为旅游地,要收门票的。原来的居民当然都迁出。渐渐的味道当然变了。你不能指责他们什么,因为随着城市文明的倾蚀,人们当然都愿意住套房,当然都愿意用抽水马桶,而不是每天早上由主妇们拎着溺器到河边洗刷。当然都愿意享受空调。临水而居,蚊子猖獗是北方人想象不到的。环境恶化,河水能不发黑变臭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想洗碗洗衣服吗?橹声越来越少,水上人家也越来越少。我现在回家,路过菜场的那条镇河上,西边就有很多船停着,一家人什么事都在船上解决,没有门,就靠一块布帘挡风。人家还是那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你能想象吗?你看到了是觉得诗意的美吗?

细雨江南当然不都是文人们一支生花妙笔写出来的,也有其婉约温和。但是文人们也只是匆匆一瞥,不可能常住。如果常住,首先就要恼于六月的梅雨。你站在河边,透过杏花春雨,迷离的眼神看到的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缓缓行过石桥,那是美丽。可是住得久了你也甘于平淡。不只是江南这样,其他地方一样。比如说,向往傣族的竹楼,可是真的到了那里呢?光夏天的洗澡就成为大问题。久居城市的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在想象里营造一个美丽的地方罢了。比如说江南,我只知道小时候,冬天妈妈去河边洗碗,石阶上都结冰了,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把碗洗干净(因为没有自来水)。现在呢?当然都在家里用自来水了。

所以所谓的旅游景点,不如抱着平和的心态去看吧。好歹还留一点那个年代的印记让人去探访。城市在前进,我们的城市做不到西方国家那个几百年的建筑依然屹立着发挥实用的功能,中国人一向讲究推翻全部重来的,那么,就当那些仿古的建筑也为留住历史匆匆的脚步作一点贡献吧。而既然有了它们,不让人们去探访当然也说不过去。人山人海也不是江南旅游的小镇一个地方有的。你若有条件,自己到江南小镇上租一个房子住上一年,也许你就能领略其间的甘苦了。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7:19

以下是引用piaopiao在2004-6-28 17:01:54的发言:

淘YT居然不知道常见的“煮鹤焚琴”,我。。。是不是学了英文忘了中文啊?估计对“煮鸭焚毛”就比较清楚了。。。

哼!你记着!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17:27

以下是引用piaopiao在2004-6-28 17:01:54的发言:

淘YT居然不知道常见的“煮鹤焚琴”,我。。。是不是学了英文忘了中文啊?估计对“煮鸭焚毛”就比较清楚了。。。

[em34][em34][em34] 我又不是那个地儿方儿的人儿,怎么知道这些冬冬啊?

我也有同感,桃大小姐肯定是学习太用过了。煮鹤焚琴是一个出现频率不低的成语啊。[em09][em09][em09]

另,发现pp的联想能力比较差,就算不是那个地方的人,结合上下文也应该能猜出来才是啊。

[em31][em31][em31]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7:32

我问了我们寝室的人,除了一个听说过,其余两个都不知道

听说过的那个还不清楚具体什么意思

呜呜呜,你们就讽刺我吧


作者: yihen    时间: 2004-6-28 17:39

以下是引用terrycf在2004-6-28 17:32:32的发言:

我问了我们寝室的人,除了一个听说过,其余两个都不知道

听说过的那个还不清楚具体什么意思

呜呜呜,你们就讽刺我吧

中国高等学府的英语高才生,别学了洋话就忘了母语啊~[em12][em12][em12][em11][em11][em11][em11]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7:52

从网上搜的:

1。煮鹤焚琴

拼音:zhǔ hè fén qín

释义: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例子:怜香惜玉无情绪,~惹是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2。曾经带有积极意义的成语,只要字面上具有这类特征,发展到今天,也会显露出它的局限性。比如“煮鹤焚琴”,把鹤煮了吃,把琴当柴烧,是指糟踏美好事物。词的意义是积极的,是批评这种行为。但是,今人何必再用“煮鹤”的行为作载体呢?如同成语中有“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到了文明时代,对敌人再恨,也不宜说这种话。这个成语在现代人的口头上,也就退出了,消失了。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唱词:“赏心亭上雪初融,煮鹤烧琴宴钜公。”这里的“煮鹤烧琴”,则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仅是指最热情地接待,高规格地宴请。孔尚任的时代,大概不知道熊猫更宝贵,否则,是不是要设“熊猫宴”呢?“煮鹤”,无论是烧琴,还是烧矛草,只要脑子里闪现这种形象,那就太可怕了。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7:54

还有没有不懂的人?跟我一起学

[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em32]
作者: xushidong57    时间: 2004-6-28 17:54

以下是引用terrycf在2004-6-28 15:45:51的发言:煮鹤焚琴?是成语吗?我都没听过

呜呜呜呜,更自卑了!!!

555555555,我连您这样“焚琴煮鹤”都不知道的奇人都无缘拜谒,岂不更是自卑。

偶太自卑了[em14]
作者: terrycf    时间: 2004-6-28 17:57

徐世栋!!!

你太过分了!!!

你以后休想安生!!!


作者: xushidong57    时间: 2004-6-28 18:00

原来焚琴煮鹤还有这么多讲究,我跟你一起学![em07]
作者: hkw0926    时间: 2004-6-28 18:03

不好插手,不能插手


作者: isle    时间: 2005-10-16 20:24

呵呵,原来还有这么一篇精华帖,才看到。

也好,现在的我对江南风物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去的地方不多,起码知道了几个地名,看起来不用像淘丫头那么呜呜呜了。嘿嘿!

不管哪里,风景再好人一多就把心思扰乱了,真希望到渺无人迹的深山老林里陶心冶性去,可惜这风雅之事在现代真的时常遭遇破坏,花花绿绿中享受黑白纯粹,难啊!如果可能,希望生活在魏晋时代!
作者: jiangqiang12    时间: 2008-4-23 18:49

看了后,愈发想去江南了。[em07]
作者: 逍遥无心人¢    时间: 2008-6-4 04:04

``喜欢第2张




欢迎光临 心爱蓉儿社区 (http://924498.o389qniy.asia/home/) Powered by Discuz! 7.2